運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
美國資訊科學教師組織於2011年,定義運算思維是,
一種能利用電腦解決問題的思維,包含使用如抽象化、遞迴、迭代等概念,
來處理與分析資料,並產出實體與虛擬作品的能力
人類為了更快速、精準地達到目的,因而創造了機器人、電腦等輔助的器具,但這些為了要讓生活更便利快速的裝置,首先需要人類告訴它「要做甚麼」,也就是給他數個他能夠解讀的指令,並且執行或是一直重複不斷地執行。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
首先,要把步驟與問題都拆解成小小的,
接著,檢視這其中是否有某種規則、規律或趨勢,是可以依循的,
最後,就能夠逐步設定指令,用程式的語言,讓裝置可以接受並執行。
如果善用了這些科技的產品裝置,可以大幅加速人類的效率與精準度,同時也能夠精簡人力的付出,也就能夠協助與改善生活中所遇到的很多問題。
為甚麼大家都需要學?
這是一種思考的模式與方法,
不是只能用來寫程式,也能運用在各領域。
可以分析廣告投放的效益、也可以優化策略;
可以分析人口老化的趨勢、也能夠分析醫療資源的分布
運用這樣的方式思考任何問題,讓原本遇到不知如何下手的問題,切割成小問題,歸類自己的嘗試結果去得到常態性的經驗,進而學習到這件事情的常態。
這是一個穩定學習的方式,當面對不懂的東西要如何去思考的思維。
未來,可能生活中大部分的東西都可以利用科技去協助生活更便利或更安全,
例如倒車雷達、自動駕駛公車、物聯網家具系統等等,
這些其實都是透過人先寫好指令之後再讓機器去為我們執行。
如果能夠懂得機器運作的邏輯,使用上必定更能得心應手,
更不用說未來的工作職缺,很有可能是現在想像不到的呢,
掌握能力的人,才能在面對未知的挑戰時依然迎刃而解。